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黄金时代滋养出的一代人,终究要将灿烂还给那个时代。
2023年,曾头顶“酒类流通第一股”的银基集团被强制取消港股上市地位,创始人无奈卖宅还债。同年,由“白酒教父”吴向东一手创立的(300755. SZ)成功冲进百亿俱乐部。
但现实的残忍在于,洪水来袭之时,无人能幸免。
短暂辉煌后,2024年华致酒行失守百亿,营收同比下滑6.49%至94.64亿元,归母净利润降幅更为夸张,同比下滑81.11%至4444.59万元。
这是华致酒行上市以来首份营利双降的年度业绩,也创下了历史最低净利润。
华致酒行爆雷,犹如一盆冷水浇在行业头顶,让酒类流通圈从业者逐渐清醒意识到,那个靠囤货就能躺赢的黄金年代,正被封进历史的档案袋。
01
酒行集体阵痛
2024年的华致酒行,可以概括为旺季不旺、淡季更淡。
分单季度来看,自2024年第二单季度起,华致酒行营收分别同比下滑14.77%、20.84%、12.62%。归母净利润则诠释什么叫每况愈下,前三个单季度分别为1.30亿元、2529.98万元、1266.70万元,第四单季度则录得罕见亏损为-1.23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还是华致酒行经过降本后的结果。
2024年,华致酒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减少21.81%、14.40%,为在职员工数量减少所致。事实上早在2023年,华致酒行便开始大幅人员缩减。
2022年至2024年,华致酒行在职员工数量由2573人骤降至1372人。
降本也拉不回业绩,华致酒行的经营困境已在终端渠道展现得淋淋尽致。
2024年,华致酒行营收占比近8成的线下渠道全线崩塌,七大区域板块均呈现负增长,其中占比超3成的华东地区同比减少9.19%。
不过,电商业务增速相较亮眼,成为华致酒行全年唯一增长板块,营收同比增长72.87%至20.92亿元,成为仅次于大本营华东地区的第二大渠道板块。
但是,细看便会发现,电商渠道的高增长,是华致酒行以价格战的方式换取。
2024年,华致酒行电商板块毛利率同比减少4.50个百分点至2.36%,大幅低于公司9.00%的综合毛利率,在所有渠道板块中毛利率垫底。
不止是华致酒行,似乎整个酒类流通行业都正被乌云笼罩。
除已经退市的银基集团,新三板上市公司酒便利(838883.NQ),2024年营收同比减少3.77%至16.79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录得净亏损1.09亿元,上年同期为2973.22万元。2024年11月,酒便利实控人因涉嫌集资诈骗被立案调查。
无独有偶,“茅台大商”歌德盈香身陷欠薪、闭店风波,昔日“囤酒大户”被迫收缩战线,营收处境异常艰难,甚至传出将卖身京东的消息。
酒类流通上演“生死时速”的背后,是行业旧模式正在面临市场变革、去库压力、竞争激烈的多重考验。
02
“囤货待涨”策略失效
华致酒行等酒类流通的困境,本质是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从华致酒行营收结构来看,公司超9成营收来自白酒板块。
回顾2019年刚登陆创业版的华致酒行,头顶A股唯一一家酒类流通企业光环,上市4年又成为了中国首个百亿级酒行。2019年至2023年,华致酒行将营收额由37.38亿元增至101.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28%,风光无量。
但是,龙头之路离不开茅台、、剑南春等名酒托举。早年招股书中的销售数据显示,华致酒行来自于茅五系列白酒产品的收入占比长期超过85%。
上市后华致酒行再未披露相关销售数据,但从历年年报采购数据也能看出,大供应商集中度依旧较高。
身处白酒产业链中游的华致酒行,本就是薄利多销的经销商生意,通过“预购+囤货”的方式,锁定低价、等待上涨,进而实现利润转换。在这种模式下,毛利率虽不及名酒酒企超过80%,但很长一段时间尚能维持在20%一线。
只是,一切繁荣景象均是建立在“低价收高价卖”的基础上。
自2022年起,“价格倒挂”成为白酒行业的高频词汇,飞天茅台批发价一度跌破2100元/瓶,茅台1935甚至出现批价低于出厂价的尴尬局面,身为经销商的华致酒行无疑成为行业调整期的首批受害者。
2021年至2024年,华致酒行综合毛利率由20.96%降至9.00%,其中白酒产品毛利率由21.48%降至7.33%。
反映到业绩上,华致酒行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负增长,由2021年6.76亿元缩至2024年0.44亿元,期间净利率由9.22%降至0.50%。同时,公司营收增速也呈持续放缓态势,直至负增长。
更无法忽视的是,白酒企为提升渠道利润,直营化趋势愈发明显。以为例,通过线上平台“i茅台”等直销收入占比已由2021年的22.63%增至2024年的43.79%。
这一变化也映射在华致酒行的年报上。2021年至2024年,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由37.59亿元降至25.87亿元,前五大供应商占比由53.14%缩至30.58%,成为期间拉低公司增速的主要原因。
“囤货待涨”的经营策略难以维系,华致酒行常年背负的巨额存货更是成为不可忽视的定时炸弹。
从存货结构来看主要由库存商品构成,即代销酒品。在终端动销不畅的情况下,华致酒行理应选择去库存保持流动性,但效果并不显著。
结合往期数据,华致酒行存货占总资产比重常年不低于40%,巅峰时期曾超60%。2024年,华致酒行存货同比减少0.45%至32.59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仍高达45.81%。
需要注意的是,在华致酒行开始展现增长乏力的时候,公司并未及时做好存货调控,这一点从指代向酒厂供应商支付采购款的预付账款可看出一二。
2021年,华致酒行预付账款激增161.08%至19.51亿元,当期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同比增长61.06%至30.48亿元,此后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便再未低过30亿元。
2022年,华致酒行预付账款再次大幅增长40.39%至27.39亿元的历史峰值。
此后虽有所缩窄,但面对终端动销不畅,仓库里存放着几十亿元的酒品,2024年华致酒行达14.17亿元的预付账款合理性多少有些存疑。
03
经营承压,大手笔分红?
更加严峻的是,华致酒行的资金链情况。
2022年行业下行之际,为保证确保支付账款,华致酒行选择借款维持正常经营,当年短期借款同比激增160.55%至13.65亿元。
截至2024年末,华致酒行短期借款为18.6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095.04万元,但货币资金仅为13.86亿元,资难抵债。
业绩承压、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华致酒行却在2024年实施三次大额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合计达5.37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分红3.30亿元,这也是造成第四单季度亏损的原因之一。
华致酒行分红阔绰,看似是对股东大方,但实际上获利最多还是持股比例达63%的创始人吴向东。投资者质疑此举为变相抽逃资金,削弱了公司应对危机的资源储备。
结合历年财报数据,华致酒行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从未超过0.45%,2024年已降至0.21%,就连2024年裁员最大规模的也是研发团队,由125人骤降至33人。或许正是管理层“重分红轻投入”的策略,使得华致酒行在新零售转型中步步落后。
截至2025年5月12日收盘,华致酒行报收20.07元/股,总市值已降至84亿元,比起股价巅峰时期跌超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