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经典剧目《迷幻》与《晚安,妈妈》再度上演,深度探索人性与亲情的复杂层面。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代表作,它们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引发观众深思,更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两部话剧融合了心理探讨与情感剖析,吸引了众多戏剧爱好者的关注。
几个月前,《迷幻》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首演中便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剧由法国作家施米特创作,聚焦于角色关系的细腻变化和人性深处的探索,成为跨年新戏的亮点之一。5月9日晚,这部作品再次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进行演出,演绎了一间房内、两个人之间的深刻对话和充满哲思的叙事。
故事围绕主角拉尔桑与诺克之间的激烈碰撞展开。拉尔桑自称是一名记者,突然造访独居在孤岛上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诺克。他们之间围绕诺克新书中的神秘女性展开纠葛:这个“她”究竟是他真实存在的爱人,还是虚构的文学构想?尽管《迷幻》以心理探讨为主线,但导演徐昂强调,主创团队并不愿故意营造悬疑感。他认为,这种处理方式反而可能削弱作品的戏剧张力。
在此剧中,冯远征和闫楠主动承担起了两位男性角色的重任,双方在无数次的对峙与碰撞中不断靠近内心的秘密。冯远征形容诺克的角色挑战匪夷所思,打破了他以往的表演舒适圈。而作为特邀演员的闫楠,则在演绎角色的过程中经历了自我蜕变,身份与角色的二重性让他必须在演出前尝试厘清自己与角色的关系。他表示,演戏与数学不同,除了精准外,保留一些“模糊”也是至关重要的。
正当《迷幻》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之时,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人艺小剧场内,《晚安,妈妈》迎来了第三轮的演出。这部剧是美国剧作家玛莎·诺曼的经典作品,围绕着一对母女的紧张关系展开,深刻探讨生命的意义、自由与尊严,却以令人唏嘘的结局收尾。
在前两轮的演出中,张培与孙翌琳饰演的母女角色印象深刻,展现出了细致入微的表演,这让观众纷纷点赞。两位演员在每一场演出中都感受到挑战,龚丽君导演表示,母女两个角色的情感层次不仅对剧情推进至关重要,也对演员的情绪投入产生了巨大的消耗。尽管如此,张培与孙翌琳始终对角色要求极高,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台词与表情,他们完全以排演新剧的标准去演绎,深刻理解剧本带来的情感冲击,让角色成为她们自我释放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迷幻》与《晚安,妈妈》两部剧目分别将于5月20日和5月26日上演,吸引着期待的观众。无论是探讨复杂人的《迷幻》,还是亲情中的挣扎与理解的《晚安,妈妈》,都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与感悟。这场关于人性与情感的探索旅程令观众们在剧场内外思考自我,反思关系的深远影响。
随着人艺经典剧目的不断上演,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丰富的艺术表现,更能在每场演出中获得关于人性、情感及母女关系的新启示。这一系列的戏剧盛事,将成为北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