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音乐的世界里,少有乐团能像基因三重奏这样,经历二十年的磨砺而依然焕发活力。近日,基因三重奏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了二十周年典藏版音乐会,以贝多芬的作品为核心,展现了音乐与人生之间深刻的联系。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对他们音乐成就的回顾,也是对他们二十年情感和艺术探索的。
基因三重奏以其独特的阵容和对音乐的执着,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组合成员,包括钢琴家张佳林、小提琴家张精冶和大提琴家宋昭,都是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回顾二十年前,他们的故事似乎依旧鲜活。张佳林与宋昭从小学六年级便是同班同学,持续的音乐陪伴使他们萌生了组建三重奏的想法。而当时正在准备考研的张精冶正好成为了这个组合的关键成员。
“组合的目的纯粹是为了‘玩’”,张佳林对观众分享了他们最初的想法。三位音乐家在繁忙的演出和生活中,渴望找到那份学生时代对音乐的纯粹热爱。他们的组合最初被命名为“1号楼三重奏”,而最终改为“基因三重奏”,希望在音乐的传承与创造中,继续保持对音乐的激情与初心。
对于一个重奏组合二十年的坚持可谓艰难。在室内乐领域,许多组合由于各自的发展、目标不同而选择解散。基因三重奏通过沟通与理解,逐步克服了岁月带来的挑战。张佳林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磨合愈发默契,虽然在三十多岁时频频争吵,但拥有了家庭的责任与温暖后,大家变得更加包容。宋昭也感慨道,二十年的时间令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不断加深,“我们的重奏组本身,就在不断印证音乐的意义。”
在这场音乐会中,基因三重奏带来了贝多芬的钢琴三重奏系列作品,标志着他们的又一次全新挑战。今年不仅是贝多芬诞辰255周年,也是基因三重奏成立的第20年。张佳林回忆道,早在年轻时,他们曾在酒后畅谈是否能演绎完贝多芬的全集,而他们终于实现了这个承诺。
除了中山公园的音乐会,基因三重奏还计划在天津、上海和广州等地进行巡回演出,回归音乐的根本,呈现贝多芬的经典之作。这样的演出计划,让他们在的音乐生涯中,持续探索贝多芬作品的深邃内涵,及其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年间,基因三重奏始终没有依附于任何学院或院团,而是在古典音乐相对冷清的环境中,试图通过“讲演结合”的方式推广室内乐。他们在每场演出中加入流行音乐改编曲目,使得乐迷能够在享受传统乐曲的同时,也获得新的听觉体验。观众对这一创新形式的认可,不仅反映了古典音乐逐渐走入人们日常生活,也使得基因三重奏的演出机会越来越多,巡演范围不断扩大。
在张佳林看来,基因三重奏的二十年,不仅是音乐上的成长,亦是个人情感的沉淀与升华。“未来的路仍然很长,我们希望在那个‘而立之年’再与大家相见。”他如是说。可以预见,基因三重奏在探索古典音乐与自我表达之间,将继续谱写美好的乐章,如同贝多芬所传达的音乐精神,激励着更多人追寻艺术之路的热情与信念。
二十年的坚持与追求,不止是基因三重奏的成就,更是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与诠释。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再接再厉,继续用音符和旋律,传递生活的真谛与音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