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惨遭滑铁卢,迪士尼为何变成童年摧毁器?

游戏 (4) 2025-03-31 13:35:59

近日,迪士尼新推出的真人动画电影《白雪公主》终于与观众见面,却意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口碑崩盘。这部影片自开拍以来就饱受非议,但人们并没有料到,这场波澜壮阔的童话之旅竟会如此惨淡结束。究竟是什么让这家曾经被视为童年美好化身的品牌,沦为“童年摧毁器”?

《白雪公主》惨遭滑铁卢,迪士尼为何变成童年摧毁器? (http://www.hoobei.cn/) 游戏 第1张

自从迪士尼宣布拍摄真人版《白雪公主》后,该电影便成为了热议的焦点,不过并非因为期待,而是因为选角争议。该片选择了拉丁裔女演员瑞秋饰演经典角色白雪公主,导致了“白雪”变成“黑雪”的戏谑,并获得了“2025年最令人无语选角”的称号。尽管主演和主创团队表示要颠覆传统童话,赋予影片更强大的女性力量,但最终的结果却让人失望。

上映后,IMDb评分迅速暴跌至仅有2分,观众纷纷表示无法接受这部影片的价值观,甚至认为其情节和角色设定丝毫没有创新。白雪公主依然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等待着男性角色的救赎,根本未能体现出电影宣扬的女性独立。尽管影片删除了王子角色,情感依然是故事的核心,映射出仍在依赖传统爱情叙事的窘境。

而更令人失望的是,影片中关于嫉妒与美貌的老套设定,完全未跳出传统童话的框架。在2025年,继续渲染“女人为美貌争风吃醋”的观念确实让人难以接受。而与十年前因颠覆童话而备受赞誉的《沉睡魔咒》相比,《白雪公主》不仅原地踏步,还在倒退。

迪士尼近年来的发展策略令许多影迷感到困惑。从之前成功上映的《小美人鱼》到现今的《白雪公主》,似乎都难以摆脱对老式童话的过度依赖。更令人关注的是,迪士尼在对待经典角色时,试图以“多元化”与“女性力量”抹平矛盾,却未能深入挖掘故事的真正内涵。

回望2020年的《花木兰》第1,其制作高达2亿美元,试图融合东西方文化,最终却以失望收尾。而2023年的《小美人鱼》更是因为选角争议引发热议,虽试图展现种族包容性,但剧情却几乎没有改动,依旧是一个“为了爱情牺牲自我”的老套故事。

当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观众不仅对迪士尼产生了疑惑: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选择?是简单的换演员与删减角色,便能赋予经典故事全新的现代感吗?许多观众都在渴望更深入的故事与角色塑造,而不仅仅是肤浅的代表性。

在外界日益关注“有毒童话”话题之际,迪士尼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虽然公司依然作为一个商业巨头屹立不倒,旗下的迪士尼乐园依旧受到家庭与游客的喜爱,但过于简化的故事及角色塑造却导致了人们对品牌身份的重新审视。

童话故事依旧有其存在的意义,但需要的是一种更批判性的解读与重塑。在当今更新的社会语境下,我们不再只是怀念那些充满梦幻与美好的童话,同时需要让下一代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学会鉴别与解读故事背后的潜在价值观。童话不应该再是“等王子来拯救”的篇章,而应当是勇敢、自信、追求自由的代名词。

在未来,如果迪士尼想再次赢得观众的心,应当回归内核,对传统童话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重新编排。我们依然需要童话,但童话绝不能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中,而是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反映新的价值观,才能让它们继续传承与流传。

2025年,要让童话之树重新焕发魅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重述,而是以更深邃的视角去构建属于新时代的传奇,赋予每一个角色以崭新的生命与担当。只有这样,迪士尼才能真正摆脱“童年摧毁器”的标签,重回光辉的童话王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