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美国19世纪的时候,在加州出现了“淘金热”,吸引了几十万人前去淘金。不过,结果却是,真正淘到金子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甚至因此倾家荡产,但是,有一类人却赚得盆满钵满,就是卖铲子的人。
在资本市场,这个典故通常被用在医药行业。当然,光伏行业也存在。
目前的情况是,光伏下游公司普遍哀鸿遍野,但是,作为光伏设备供应商的(300724.SZ),业绩却出奇的好。
2024年,捷佳伟创营业收入188.9亿元,同比增长116.26%;净利润27.64亿元,同比增长69.18%。
2025年一季度,捷佳伟创营业收入40.99亿元,同比增长58.95%;净利润7.08亿元,同比增长22.42%。
作为光伏设备供应商,捷佳伟创丝毫没有放缓的迹象。
事实上,还可以拉长周期看。
2015年-2024年,捷佳伟创营业收入从3.5亿元增长至188.9亿元,10年增长了50多倍,年复合增长率55.7%;同期净利润从4014万元增长至27.64亿元,10年增长了65倍,年复合增长率60%。
而且,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是逐年上涨。
按道理说,这个业绩相当炸裂,股价肯定也非常出色,但遗憾的是,却是另一番表现。
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不到一年时间,捷佳伟创从209.22元骤跌至50元附近,跌幅接近80%;之后,可能是市场认为错杀了,股价一度反弹超150%;但没想到的是,过去两年多时间,又跌回到了50元附近。
截至目前,捷佳伟创收报54.94元,市值不到200亿。
于是,很多投资者都表示难以理解。
一方面,公司业绩保持不断增长,但另一方面,股价却又跌跌不休;如果说2021年时可能是公司估值偏高,但如今市盈率只有6倍左右,为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里错了?
核心的问题在于,市场认为捷佳伟创的业绩难以持续!
捷佳伟创属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环节,核心业务为光伏设备制造,为下游电池片、组件厂商提供关键设备。
但问题是,目前光伏行业下游“血流成河”,深陷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漩涡,市场充斥着悲观情绪,光伏行业被整体看空。随着行业盈利的恶化,下游可能推迟或者削减资本开支,从而影响设备商的订单,导致捷佳伟创增速下滑甚至负增长。
技术迭代风险也是市场担心的。
市场认为,捷佳伟创来自PERC设备的收入占比较高,而PERC电池技术已接近效率极限,正在被TOPCon、HTJ技术代替。尽管公司也布局了TOPCon技术路线,但是,设备厂商的竞争更加激烈。
除此之外,应收账款和存货也备受质疑。
2023年的时候,捷佳伟创存货一度高达212.82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超过50%;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存货和应收账款分别为115.78亿元和41.75亿元,依旧处于较高水平。
我们认为,市场对捷佳伟创过于悲观。
技术路线方面。捷佳伟创在光伏TOPCon、HJT、XBC、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等高效技术路线,以及半导体领域都有做布局。到2024年,来自PERC设备收入的占比已经降至20%以下,且新增订单占比不足10%。
存货方面。主要跟光伏行业的行业属性有关,即存货中绝大部分是发出商品,真正的库存占比并不高。事实上,跟2023年巅峰时期比,已经大幅下降。
预期收入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捷佳伟创合同负债121.2亿元,尽管有所下滑,但是,也完全可以接受。而且,也大幅高于同行设备公司。
一句话概括,即便是光伏行业最惨淡的阶段,捷佳伟创的基本面也都非常扛打。
或许,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行业和资金层面,即光伏产业链公司无差别估值压缩,同时,资金对光伏公司抱团瓦解,资金撤离导致估值体系崩塌。
但反过来说,又何尝不是机会呢?
(转自:泡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