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明星成长路径五花八门,但有个现象值得关注:作为张艺谋力捧的“谋男郎”,窦骁的职业发展却始终难以引发令人瞩目的热度。近期他与刘诗诗合作的电视剧《掌心》播出,尽管两人都是实力派演员,但该剧的讨论声浪远不及窦骁与赌王女儿何超莲婚变的传闻来得激烈。这不禁让人感叹,谋男郎为何难以真正“火”起来?
梳理造星环境,我们不难发现娱乐圈内部存在一条相当明确的成长轨迹。有艺术院校、电视台、影视经纪公司等机构形成完整的明星培养体系,导演大佬们也扮演着“造星工厂”的角色。张艺谋作为国内乃至国际影坛的重量级人物,不仅导演成绩斐然,更凭借其眼光培育了大量新人,其中谋女郎阵营尤其庞大且光彩夺目。公众为何对谋女郎的关注度远远高于谋男郎呢?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行业逻辑?
从张艺谋电影的性质来看,女主演的光芒往往更为耀眼。张艺谋历来的名作多属于大女主戏,女性角色叙事更丰富、情感更饱满,演员的魅力和表达空间充裕自然更容易吸引大众目光。由此诞生的谋女郎如巩俐、章子怡、倪妮、周冬雨等,纷纷跻身一线花旦行列。而谋男郎则始终显得相对低调。尽管张艺谋也启用了不少男演员——从姜文、李保田、葛优,到后来孙红雷、陈道明、易烊千玺等,无一不是业界实力派,但他们的走红更多依赖自身的努力和其他作品的支撑,谋男郎标签的附加值并不高,究其原因是电影本身对男性角色的侧重不够,或者说男性演员的才华被女主光芒“掩盖”。
回到窦骁这个“最正宗谋男郎”的个案,他因出演张艺谋电影而受到初步关注,获得一定的红利。然而与同期谋女郎周冬雨相比,窦骁的起点和走红势头明显逊色。周冬雨从“傻白甜”的角色切入,迅速成长为影坛顶流,获得业内多项大奖加持,奠定了坚实的地位;窦骁则相对平淡,电影资源逐渐减少,更多集中在电视剧领域,主角光环虽有却难转化为广泛流量和口碑。
以窦骁与刘诗诗合作的《掌心》为例,这部剧在上映后虽有一定的话题度,更多是借助刘诗诗的人气支撑。窦骁在剧中的表现虽不俗,但没有显著引爆社交媒体的讨论浪潮;两人合作也未能制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化学反应,导致作品整体热度平平,窦骁本人也未能乘势大幅提升个人知名度。
反观窦骁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闻,却与其作品关系不大。窦骁与赌王何鸿燊之女何超莲的情感生活频繁出现在娱乐八卦头条——从恋情曝光、婚礼盛宴到婚变传闻,这些情感纠葛不断刷新公众视野。尤其是近期两人被传因聚少离多导致离婚,窦骁因未出席何超莲生日派对而成为热点话题。这种私生活的曝光提升了他的网络热度,但这种热度很难转化为演员职业的正向推动力。
内行人分析,窦骁的尴尬处境恰恰反映了“谋男郎”标签的局限性。谋女郎们在演技、资源和曝光度之间找到了较好平衡,而谋男郎则容易陷入被角色边缘化或被个人生活八卦标签遮蔽的两难境地。张艺谋电影中女主的叙事重心和情感深度为女性演员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而男性角色大多服务于剧情,但缺乏足够的亮点和塑造深度。这并非完全是张艺谋本人或电影的问题,更是整个影视产业对男女演员资源分配和角色构建的一种反映。
此外,娱乐圈明星的成名需要多方面因素配合,单靠标签或某部作品难以持续走红。市场、观众口味、宣传推广、以及演员的个别选择和运气均起到重要作用。窦骁尽管有过领先的起步,却没能持续获得爆款或爆点作品,转战电视剧后虽担纲主角,但作品本身的影响力有限,很难推动其星途再度腾飞。
“谋男郎不火”成为近年不争的事实。窦骁即便与刘诗诗这位一线女星合作,剧集热度依然未能显著爆发,反倒他的婚恋风波经常占据各大娱乐资讯版面。这体现出当下娱乐圈对男性演员的固有偏见及市场格局的现实,更提醒业内需在性别平衡、角色创新上做出突破,才能为更多男性新星创造成长空间。对于窦骁而言,如何摆脱“谋男郎”标签的光环依赖和私生活的负面影响,专注作品品质与形象积累,是他未来能否“火”起来的关键所在。
娱乐圈的造星机制永远在变,谋男郎的火与不火也许仅是阶段现象。期待窦骁未来有机会凭借实力和优质作品重新赢回来属于他的那份光彩。毕竟,一名演员的价值和成就应该由作品和演技说话,而非仅仅被绯闻或标签所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