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本是电影市场的重要档期,但今年却让人震惊:五天时间里,内地电影市场的总票房仅为7.3亿元,较去年同档期骤减52%,观众流失近2000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观众不愿走进电影院?难道电影市场真的陷入低谷?
电影业内人士虽然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实际情况依旧令人意外。在假期内,尽管全国热门旅游景点熙熙攘攘,放假游客满载而归,影院却显得冷冷清清,尤其是在票房收入出现明显下滑的情况下。数据显示,今年的电影票均价为39.6元,创下目前娱乐活动中最低消费标准,但观众的影院观影意愿依旧低迷。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娱乐资本论》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
票房瞻“望”:零爆款,新片表现乏力
截至5月5日,2023年五一档的总票房表现不容乐观,展现出明显的“零爆款”特征。相较于去年的15.2亿元,今年观影人次减少了1919万。从市场数据来看,这一情况不仅是短期反弹乏力的结果,更是整体产业环境不容乐观的反映。
在档期内上映的10部新片中,表现出色的仅有两部:《水饺皇后》以1.8亿元的票房位居榜首,而《猎金游戏》以1.3亿元位列其后。相比之下,其他类型片的表现显得十分惨淡,尤其是受众认可度较低的影片,难以赢得观众青睐。
这也引发了一些行业专家的深思:今年的五一档缺乏引导票房趋势的顶尖大片,没有可与去年相提并论的强势作品,使得观众的观影选择更加有限。更为重要的是,影院的数量已达12913家,影院竞争愈发激烈,各家入场的成本不断提高,这给单家影院的运营带来了严峻挑战。
宣发见“闻”:扎堆档期引发困境
根据《娱乐资本论》的采访,市场上对于“五一”档期的期望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发行人余先生表示,近年来,电影市场对大档期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当前的万象纷呈,各家片方纷纷在历史遥远的档期中“围猎”目标,致使竞争格局变得越加激烈。
随着五一档的临近,许多影视公司的新片纷纷锁定这一热门档期但大多数影片的实际表现却赶不及预期。尤其在预售阶段微薄的成绩,如《独一无二》的排片占比仅为2.5%,显得滑稽可笑。
此外,《哪吒2》的持续热度也让一些新片望尘莫及,尽管新片正尽全力吸引观众,但同档竞争的压力使得许多影片不得不面对“漫长”的下场生存路。
询“问”行业:缺乏头部影片,新片难以撬动
在北京某影院任职的经理王先生指出,缺乏知名顶流明星的影片,使得五一档缺乏热度,虽然5月1日的上座率尚可,但之后几天却每况愈下,甚至出现部分场次空场的情况。在观众选择艺术影片和新型娱乐的潮流下,丰富多样化的娱乐形式使得电影面临困扰。
该也与观众的观影习惯变化有关,许多观众更倾向于选择旅行、短剧和其他多元化的娱乐。而对于电影市场而言,重新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成为了迫在眉睫的挑战。影院的排片调整与片方的发行策略构成了双向制约,只有满足市场需求的影片方能在观众心中扎根。
确“切”病根:缺乏大制作,档期发展不均衡
经过深入剖析,今年五一档的低迷可归结为以下三大病根:
大片稀缺。无论是疫情带来的制作延后,还是市场不景气导致决策保守,五一档缺乏标志性大作无法稳住市场的上升趋势。其次,档期拥挤,新片扎堆导致了选择困难,影院的排片资源显得捉襟见肘。,随着多元化娱乐形式的兴起,电影行业必须面对巨大的观众流失压力,如果暑期档不能实现显著的票房增长,整体市场的生存状况将不容乐观。
在观众流失近2000万的背景下,电影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找回大家对电影的热情,重塑市场信心,将是每位电影人亟需解答的课题。